专家介绍 EXPERT

国内外专家

 

Abbas Firoozabadi

莱斯大学    教授         美国工程院院士

https://profiles.rice.edu/faculty/abbas-firoozabadi

Professor Firoozabadi is a member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  Professor Firoozabadi’s research addresses hydrocarbon energy production from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subsurface formations and the stewardship of the environment.Atomistic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in fluid and solid bulk phases and at the fluid-fluid and fluid-solid interfaces are investigated to engineer molecules at low concentration for improved hydrocarbon recovery.

   

Hossein Hejazi

卡尔加里大学    教授

https://profiles.ucalgary.ca/hossein-hejazi

In-situ recovery of unconventional oil resources, Thermal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chanisms,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reactive flows in porous media, Cogeneration systems.Specialties: Experienced in energy systems, power plant technology,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systems, energy production from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thermofluid processes, fluid flow dynamic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reactive flows in porous media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engineering related problems.

 

Vamegh Rasouli

怀俄明大学    教授

https://www.uwyo.edu/petroleum/faculty-staff/rasouli.html

Dr. Rasouli has been involved in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Programs at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s, establishment of advanced labs in the area of Geomechanics and Drilling, and has supervised numerous PhD students in his academic career. Dr. Rasouli has been a consulting Engineer to Schlumberger in the past and is now serving as an instructor for their NExTprogram, delivering industry short courses worldwide in different subjects including Petroleum Geomechanics, Drilling Eng, Hydraulic Fracturing, Pore pressure estimation and Sand Control.

Omar Alfarisi

哈利法大学    教授

https://omaralfarisi.com/

Interactive Petrophysics, Imagej, Matlab, Finder Database, Kappa, MindManager, Neural-Network Dimensions, & Palisade Neural Network.

Cunqi Jia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教授

https://www.kaust.edu.sa/en/study/faculty/cunqi-jia

Professor Jia's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ional reservoir simulator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high-performance reservoir simulation, acid stimulation, enhanced oil/gas recovery, fracture and vug modeling, geologica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He is also interested in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reactive mining, particularly for critical minerals like lithium.

 

Erfan Oliaei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博士

https://www.kth.se/fpt/biocomposites/staff/erfan-oliaei-1.751096

Postdoc researcher, Ph.D. in Fiber and Polymer Science,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ilo Salazar

曼彻斯特大学 博士

With 15 years of transna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experience, he has served as a consultant geologist for TerraOil and other companies, and has been a lecturer at Columbia American University. He has published man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apers to study energy storage innovation under the goal of supporting carbon neutrality.

 

 

 

孙树瑜

同济大学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https://math.tongji.edu.cn/info/1386/11863.htm

有限元算法的设计和分析人工智能(AI)的数学原理、基于AI和数据驱动的建模技术、基于AI的模型降阶技术、基于AI的快速、鲁棒、高精度和保证精度算法;相平衡行为的建模和鲁棒算法;油气藏的数值模拟;多孔介质里多相流动与多组分传递;新能源技术;数字岩心技术;分子模拟技术;计算量子化学的鲁棒、高效和保证精度的算法。

 


王沫然

清华大学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https://www.hy.tsinghua.edu.cn/info/1155/1855.htm

微尺度流体力学及界面输运(流动、扩散及能量传递);多孔介质渗流及热-流-固耦合(非常规能源、环境、人体);跨/多尺度模拟(时空多尺度);复杂流体(电动、流变、相变、胶体、软物质等);传热物理及热管理(量子能量输运和转化机理及非平衡热力学)。

 

尹小龙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https://www.eias.ac.cn/?tid=76&p=teacher

多孔介质、渗流及多相流;多组分、多重介质、表面特性对微纳米尺度流动的影响。

张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https://pe.upc.edu.cn/2018/1109/c20541a397089/page.htm

(1)人工智能优化理论(大规模优化、多目标优化、高效优化算法、多模态优化、约束优化等);(2)机器学习理论(小样本学习、迁移学习、图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3)油藏数值模拟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与方法;(4)机器学习油田大数据与油藏属性预测方法(油藏连通性、剩余油、实验数据等);(5)基于最优化理论的油藏生产优化方法(自动历史拟合、井网优化、注采优化、提高采收率措施优化等)。(6)石油工程领域的软件(PythonFortranJavaC#C++)研发。

 

徐克

北京大学    研究员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123.57.86.67/xuke/

界面张力主导的渗流过程,如乳液流、泡沫流、毛细指进等 ;具有较强界面传质和相变的渗流体系,如水-二氧化碳、原油-溶剂、水-空气、超低界面张力体系、短链碳氢化合物、可燃冰等;与界面润湿性相关的渗流现象,如孔隙尺度的三相接触线动力学与残余润湿相捕集。基于实验现象,我们研究并揭示孔隙尺度的物理模型。

 

杨晓帆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geot.bnu.edu.cn/Public/htm/news/5/372.html

长期从事多孔介质渗流和反应迁移、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与数值模拟、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地下水-地表水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环境地球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揭示地下变化环境中的物质输运机理。

 

郑天元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cese.ouc.edu.cn/2022/0405/c26423a366753/page.htm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一层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场耦合多相流数值模拟、海水入侵防控理论与治理方法、海岛地下咸淡水交互作用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围绕滨海水文地质和地下渗流模拟的前沿科学问题,负责开发了世界知名多场耦合多相流数值模拟软件(OpenGeoSys)和(DuMux)中多个计算模块。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赵建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www.cup.edu.cn/oil/jsdw/gclxx/0442c0e1b25f48719cfb59907af4953d.htm

主要研究领域为孔隙尺度流动模拟、非常规油气藏开发、流固耦合机理等。

 

凌博闻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研究员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people.ucas.edu.cn/~bowenling

凌博闻于2016年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机械与航空工程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能源工程系、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中科院人才计划入选者。凌博闻主要从事跨尺度流体和物质运移的交叉前沿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孔隙介质中的流动、物质运移和反应过程。(2)多媒质耦合的微流实验。(3)针对复杂孔隙介质的升尺度理论和高效算法。

 

 

巴特

浙江大学   研究员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person.zju.edu.cn/bate#0

巴特是浙江大学长聘副教授(正高)、研究员,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JGGE-ASCE期刊副主编。研究领域为负碳防污屏障的聚合物改性、Vs和SIP监测、性能预测、驱替及细粒迁移的微流控及CFD-DEM模拟、超重力效应等。

 

 

杨志兵

武汉大学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swrh.whu.edu.cn/info/1087/3074.htm

研究方向为岩土介质多相渗流、地下水污染与修复、岩溶水文地质等。曾主持瑞典科学基金会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科技创新)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

 

冯永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www.cup.edu.cn/oil/jsdw/yqjgcx/180315.htm

研究方向为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与地质力学;防漏堵漏;井筒完整性;油田废弃物处理

 

 

施佳林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chem.ecust.edu.cn/2025/0125/c6655a175418/page.htm

研究领域聚焦于以能源应用为导向的多尺度热力学模拟,致力于通过精确的热力学建模和模拟,解决能源领域中的关键问题。涵盖以下主要方向:1.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过程中复杂流体相态行为分析  2. 石油流体与离子液体等体系的高精度状态方程的构建与改进  3. 基于人工智能的热力学模型与组分模拟的智能优化与应用

 

 

秦朝中

重庆大学    教授    

https://faculty.cqu.edu.cn/ChaozhongQin/zh_CN/index.htm

数字岩心分析,多尺度渗流力学和基于微纳米芯片的多孔介质反应流动与传输,相关应用背景涉及非常规油气开发、燃料电池、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和地下储能。

 

孟  涛

太原科技大学    副教授    

https://ny.tyust.edu.cn/info/1205/1653.htm

现任太原科技大学原位环境力学与地下储能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盐岩油气/二氧化碳/氢气地下储库建造与运营;岩石地质储层高温高压断裂力学;固流热耦合裂隙岩体渗流机理。

 

 

李三百

中南大学    教授    

https://faculty.csu.edu.cn/lisanbai/zh_CN/index.htm

研究领域为多孔介质中力学场与流动场等多场耦合机理、数值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涉及岩体中气/液驱动的裂缝扩展、非常规能源(页岩油气、地热、天然气水合物等)高效开发、水力压裂和酸化压裂、岩溶演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

 

 

朱光亚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教授     

现任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亚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长期致力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技术研究。近十余年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企业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中东-中亚技术支持项目30 余项,主持编制6项重大油田开发方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个人获得中石油“模范员工”和科技领军建功人才等3项荣誉。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研究团队获石化联合会创新团队奖,国资委和人社部“先进集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先进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

 

 

杨永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pe.upc.edu.cn/2018/0510/c20541a397098/page.htm

数字岩心与纳微渗流;多孔介质多相渗流机理;三维孔隙网络模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藏工程;气藏工程;渗流力学;非常规油气开发。

 

孙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https://pe.upc.edu.cn/2017/0414/c20541a397091/page.psp

长期致力于复杂油气藏渗流理论与油气藏开发方法等方面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工作,特色研究方向:(1) 页岩/致密油气藏渗流机理及多尺度流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2) 微观流动模拟方法与理论(3) 常规/非常规油气藏渗流和开发技术物理模拟实验(4) 尺度升级方法研究(5) 基于机器学习的油藏模拟及产能预测(6) 低成熟页岩油与煤炭地下气化原位改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7) 数值模拟软件研发

 

 

钟俊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https://pe.upc.edu.cn/2021/0112/c20541a397078/page.psp

立足于微纳米流控芯片的实验技术优势,交叉结合微纳尺度流体数值模拟、人工智能和精细化工等相关方向,探索为油气和新能源开发提供孔隙尺度精确流体信息的方法,包括:高温高压微纳流控芯片技术开发;微纳尺度流动模拟及相态理论研究;油气藏(页岩、致密)芯片物模实验技术开发;地下储碳储氢问题相关的芯片物模实验技术开发;纳米限域效应下的流体物性参数测试;油田功能性流体合成。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渗流研究中心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Research Center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rous Media
国际多孔介质学会中国分会 (China InterPore Chapter)
联合单位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eep Oil and Gas)
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智能油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宁波市先进制造工业仿真重点实验室(Ningbo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imulation)

会议日期

学术报告时间:

2025年7月5日-7月6日

报到时间:

2025年7月4日

 

Academic Report Time :

2025.07.05-07.06

Check-in time :

2025.07.04

 

联系我们

  • Changran Lv Tel:
  • +86 15092372122  
  • Conference E-mail:digitalcore@126.com